挺立精神之脊 激发创造活力
概论教研室 李申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陕西,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文化志愿服务星火燎原;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现代化转化,到社会主义文艺繁星点点照亮基层,文化建设守正创新、正本清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精神食粮,汇聚起意气风发、勇毅前行的发展合力。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量质齐升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带来更多幸福感,中华儿女在创新创造中积淀的精神结晶,反过来激励斗志、锤炼品格,激发更多的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的志气、底气不断增强,党心、民心昂扬振奋。融汇梦想力量,共建、共享现代化美好陕西,正托举着每个普通人的奋斗与追求。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时代进步的鲜明标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振兴提供强大的支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引领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正充分彰显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润物无声、日用不觉地引领发展、培育精神、滋养生活。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引导向上向善,提升文旅融合内涵,打造更多文明课堂,优秀文化基因才能代代传承;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推进,带给人民更多幸福感受;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内涵,有了更多优秀文化品牌、文化工程、文化产品,例如大唐不夜城持续推出的一系列文化产品既展现了文化的融合创新发展,也为持续增强秦风唐韵软实力影响力,提升文化认同感增加底气。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理解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方向,思考理论产生的科学依据,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将党的先进理论和文化传递给员工。深入把握“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推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必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指导。
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文化奔流,弘道立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将进一步焕发中华儿女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不断化作开拓创新的生动发展实践,挺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之脊。
咸职线上马院发布365英国上市最新动态,推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资料和信息,提高老员工思想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8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